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泉州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95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评论 > 正文

5G MEC 的本质是“联接+计算”

发布时间:2020-01-25 08:23:03 所属栏目:评论 来源:站长网
导读:副标题#e# 01引 言 相对于云计算而言,边缘计算是从云计算的“资源集中共享模式”走向各边缘节点的“分布式互助共享模式”。根据分布在“端、管、云”的计算点位置,可以大致分为以下 6 类,具体如图 1 所示。 (1)云服务商为主的边缘计算“云服务引流” 比

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,节点将向“转发+ 计算+存储”的方向演进,各个 MEC 之间的能力将进行共享和调用。未来的 10 年,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循环促进的,边缘计算将会占据50%的市场空间,而 5G MEC是其中主流的一个方向。

 通信运营商的“根据地”是“联接和网”。MEC 中的数据面要把这些优势用起来。UPF 和MEC 虽然逻辑上可分可合,但 MEC 的数据面和UPF 合而为一将拥有最佳转发性能和性价比(减少一半消耗)。反之,没有“联接感知优化和第一跳及时处理”和“分布式成网”的优势,通信网的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就会趋同,但云计算将更多地发挥内容优势。

 如果仅依靠之前的基础设施,变成物理机房和网络部署拓扑争夺战,则站点联盟和行业等都会挖掘自己在各个区域的站址,通信网的边缘计算站点只是众多站点的可能性之一。

 03 5G MEC中的关键技术

5G 业务的到来带来了以下四大挑战。

? 超低时延。促使节点下沉/应用本地化,减少网络拓扑。

? 高速移动连续性。促使MEC 之间的多联接连续性考虑。

? 大带宽。促使转发分流的进一步优化。

? 企业数据本地化处理。大量视频等数据本地处理,必要时再分流到宏网处理。 

边缘计算的价值场景从移动网加速、园区、电力、VR/AR、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等展开。本文重点聚焦关键技术,而不再展开场景组合应用,具体关键技术如下。 

(1)极致联接中感知内容分类进行转发、分流、加速

从 2014 年起,4G 开始不断对 MEC 的按内容分类进行转发/分流/加速的能力进行商用。由于5G 的大带宽,转发/分流/加速进一步提升了 10X 以上的高通量需求。从 4G FPGA 卸载,走向 5G 高速转发芯片,形态和规格因应用不同而系列化, 流量从 10 Gbit/s到 600 Gbit/s。 

用户面感知内容分类,进行卸载和分流,并根据内容分类,进行cache、视频/游戏加速、起播加速、TCP/UDP 加速。 

WTTX 固定无线接入场景,用 5G 大带宽接入替代固网接入成为可能,组播转单播是 MEC 与IPTV 网络对接所需的能力之一。Wi-Fi 场景冲突和干扰较多,5G 接入替代 Wi-Fi 也需要MEC 在园区/场馆等场景提供一些便捷功能。

 围绕“感知联接”做移动网加速,提供高带宽、高体验、接入可移动的边缘计算节点。关键技术难点在于能够体现厂商高水平的是 200 Gbit/s 以上的实时高带宽加速、结合业务体验的综合加速方案等. 

 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在内容感知分类有方面的方法(准确性待提升)、加速的方法(实时高带宽有挑战、各场景综合有效性有不稳定)。 

2014?2019 年的试验数据证明:游戏时延可加速 40%、视频下载速率提升5%~47.41%、视频往返时延降低 19%~32%、视频拖动等待时延降低 12%~61%;商用网络要控制各场景的可增益性。

 (2)极致联接中的移动连续性 

由于 5G 会使用部分高频率频段,基站覆盖范围有可能缩小,建网初期热点孤岛需要和 4G整网互助,连续性更加重要。跨越基站的连续性需要核心网配合。 

极致联接中的 4G+5G 双联接、多链路聚合(如宏网络+Wi-Fi、固移融合多接入)和可靠性协议层 HRP(high reliability protocol)是其中的关键 技术。App 的跨节点互动也很重要。发挥业务层 和链路层的互动,才能控制好多链路传输的效果。 MEC是衔接业务层与管道层的节点,需要做好跨层互动。本地节点跨层优化,多个节点统一切换调度/保证连续性以及动态触发与 5G 核心网的流策略、控制面管理互动调配最优路径和资源都是 MEC 可用的手段。

 车联网是其中一种典型应用,不仅多接入联接连续,车厂 App 在途径 MEC 中的按需动态部署和迁移也非常关键。3GPP 定义了车联网四大场景和相应的需求。

无人机快速移动也会有此类要求。关键技术难点在于:最优路径调度、切换和预接续提前预判。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定位/轨迹预测算法等准确度和精度通常在若干米的范围,需要更精准。

(3)极致联接中的确定性网络 

行业数字化与实时流媒体场景对网络的确定性提出更高要求,包括时延与抖动。MEC需要帮助做业务感知和差异化队列调度、缓存。

海量联接情况下,MEC 要保证有品质的性能。

关键技术难点在于:空口环境多变、TSN(time sensitive network)的可控性、实时对网络各种状况的处理。

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低时延调度算法、预测和调度等系列算法的调度精度与效果。 

(4)极致联接中的虚拟二层网络IP 

组网因为穿越宏网络,地址很难规划,因此推出5GLAN。尽管 5G LAN 支持 L2、L3,但更多是 3GPP 为虚拟二层网络而定义的。可以跨地域形成虚拟 LAN 专网。将联接不同基站下面的终端形成同一个虚拟本地网络。对工业应用、智慧家庭应用、企业办公应用、娱乐等群组应用都有好处。

在跨地域联接多个终端时,有时需要用私网地址与二层地址映射;或者在各终端移动和动态变更情况下,仍然体现在同一个局域网(LAN),可当作一个虚拟子网段来管理和使用。配置关系只经过移动网,而不需要再经过外挂的多个 LAN Switch 实现。

关键技术难点在于:全网在定义的虚拟专网区域行为一致。

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实时分布式协同数据库要考虑整网相应数据的一致性,学术上有方法、大网成功商用的也不算多。

(5)极致体验中的视频处理能力

由于 5G 的视频流量占比越来越高,将达到50%~80%。视频的极致体验尤为重要。MEC 可帮助 4K /8K 高清视频、VR 直播/点播、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视频 5G 典型场景做所需内容的增强处理,包括修正误码、压缩码率、图像增强(根据场景)、多路径并行传输、拼接以及视频隐私保护(MEC 作为用户上传的第一入口,公众图像的隐私保护需要考虑人脸模糊化,这一点根据各个国家法律环境不同会有不同节奏要求)。

关键技术难点在于:实时视频的带宽、速率、编解码效率、交互体验以及上行带宽。

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超分辨率、结合 ROI的编解码、FOV、FreeD 等都在不断迭代前进的阶段。

(6)极致体验中的 AI 处理能力随着

5G 应用智能化、转发/计算/存储节点的合一化,MEC 上部署内容处理的 AI 能力将成为趋势。AI 智能分析有助于交通、安防以及智慧城市,结合 AI 的 AR/MR 有助于医疗、教育、工业信息辅助处理等。

华为 AI 芯片,提供单芯片 256 T 的最强算力,为边缘应用提供 2 倍以上的性价比和空间/ 能耗节省。

关键技术难点在于:AI 芯片的算力和高性价比。

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AI 芯片内置模型的准确性、实时性和可优化性。

(7)极简部署和自优化能力

边缘计算节点的量非常大,而且需要各边缘节点之间的协同,因此极简分层统一部署成为必要方案。单节点原有的配置量要大幅简化、多节点可批量部署。

移动网虚拟化之后,灵活调度、弹性伸缩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控制能力也可作为对 MEC 用户面/ 资源层管控的一种机制,应用层 App 可以使用门户来更灵活入驻。

移动网络原来就可以网络级调度,MEC 可考虑除应用层 App 之外的部分沿用移动网云化管理机制。自优化能力包括基于访问热度、流量潮汐效应动态部署 App,实现 MEC 节点间的互备;基于用户、业务的动态切片。

华为作为 NFV 商用经验最丰富的设备商,在云的全栈系统构筑了丰富的运营和运维经验;相关经验将同步运用到 MEC 系统,实现统一管理、统一运维、云边协同和即插即用。

关键技术难点在于:不同类型设备高性价比。

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预测性维护、自优化能力等。

(8)可信安全

MEC 网络位置和功能要求必须感知应用内容,这在安全等级要求和风险上有所提升。MEC 上的 App 包含很多非电信类的强验证业务,在自我完备性上会有不足,这要求 MEC 提升防护能力和隔离能力。

关键技术难点在于:可信在虚拟机、容器环境的防护方式、多种威胁和安全设计。

学术进展和挑战包括:虚拟化情况下可信根算法该如何演进等。

(9)生态能力

MEC 生态可择优引入云生态的应用,容器化迁移云端应用,对应用尽可能平滑。应用对资源的灵活调研、弹性伸缩,应用本身的灵活部署、灰度升级,对 MEC 都有要求。

(编辑:泉州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