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泉州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95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综合聚焦 > 编程要点 > 资讯 > 正文

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发布时间:2018-12-20 07:45:54 所属栏目:资讯 来源:虎嗅网
导读:副标题#e# 原标题: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全媒派(ID:quanmeipai),作者:腾讯传媒,头图来自:视觉中国。 第四季《奇葩说》有个辩题,讨论“是否应该支持让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的技术”,反方辩手詹青云
副标题[/!--empirenews.page--]

原标题: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全媒派(ID:quanmeipai),作者:腾讯传媒,头图来自:视觉中国。

第四季《奇葩说》有个辩题,讨论“是否应该支持让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的技术”,反方辩手詹青云的一段发言把比赛推向高光时刻。

我们今天,不是活在一个知识被缩在庙堂里的时代,我们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,一个知识生产的速度超越我们储存它速度的时代。

我们这个时代考验的,恰恰是你从这些知识当中,去挑选、辨别、排序的能力。这种能力,是熟能生巧的直觉,它是不可以被存进芯片的。

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这正是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啊。

鼓吹平等的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所有开放信息,某种程度上看,它的确让世界变得更公平了。普通人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顶尖学府如哈佛、清华的公开课,也可以在专业平台如得到和喜马拉雅买到所谓知识和内容,而在整个互联网,包括各类聚合资讯平台和社交媒体,有足够多免费的泛资讯内容。获取资讯似乎变成了毫不费力的事情。

然而,如何从这些信息中拣选出必要内容就成了一门必修课。内容产品绞尽脑汁说服用户:我给你的内容是最好的,比如付费。这或许是筛选信息的一重滤网——用金钱购买别人的智慧,比如财新、得到;或是编辑筛选,过滤了低价值用户和资讯,比如早期采用邀请制的“知乎”和现在的邀请制小程序“头牌观点”。

上网成了升级打怪,搜索能力、付费能力、筛选能力是一个个等待解锁的技能包。装备不同,获得的成绩和回报千差万别。

这个时代,老生常谈的“知沟理论”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,数字鸿沟也并没有因技术普及得到缓解。看似公平的互联网把用户分出了贫富阶级,一边是因为地区和个体收入水平差异,用户被动地被划分成所谓“五环内外”,另一边是被海量信息裹挟但筛选能力差异化的用户,主动强化着阶级属性。

被地区与个体收入水平差异割裂的互联网阶级

从全球范围来看,区域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信息的平等传递。缩小范围至个体收入水平,信息提供者也在加剧这种不公平。

Web Foundation在今年10月发布全球互联网报告: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增长出现大幅下滑,这并非意味着互联网接入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,恰恰进一步说明了数字鸿沟的存在:当冰岛地区在2016年就达到96.2%互联网接入率时,东非的厄立特里亚国只达到1.2%。

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在这些互联网接入率极低的国家,“全球互联”对他们而言似乎是天方夜谭。

号称是“自由的百科全书”的维基百科首页,列出了几大语种的词条数。英语条目以576万居于榜首,其次是德语和法语条目。俄语、西语、中文、日语均被列出,但更小或更落后的如东南亚、南亚和非洲国家,要想找到以该国母语列出的条目却要费些劲。

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维基百科打造的,本应该是一个开放平等的知识共享社区的维基百科,词条编辑由用户众包完成。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,有时间、有资质承担“志愿工作”的用户远低于发达地区。

据《好奇心日报》报道,维基百科社区一年一度的大会 Wikimania 2018 上,一位非洲编辑质疑道:“你指望我们志愿免费贡献我们的知识吗?这里的人甚至无法志愿贡献时间。”维基百科所奉行的无偿编辑在全球范围内也并没有普适性,“社会经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网络知识产出上的能力”,但不是所有人都享受着经济发展的红利,因而有时间在维基写词条。

小国和欠发达地区的关注度不会太高,我们似乎默认了这一条规则,,但深究起来,硬件条件、贡献者数量和知识水平的差异终于通过百科条目外化了。

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苹果公司的新闻产品Apple News。这个自2015年启动的项目,汇聚了30多名曾经的一线记者和编辑,试图用“苹果的技术+编辑的智慧”打造一款精品资讯应用。但3年过去,也只有美国、澳大利亚和英国三个地区的用户可以使用。

尽管商业世界自有其规则和考量,但这种“限定发售”的形式,很难说不是在加剧着信息的独裁与垄断。

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Apple News总编劳伦·科恩(Lauren Kern),曾任《纽约时报》杂志部门担任副主编、《纽约》杂志主编

而个体收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接收的信息质量的期待,反过来又影响着信息生产者的目标定位。

《经济学人》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:这个时代的注意力是否已经被货币化?文章采访到《注意力商人》作者Tim Wu:“如果你不为此付费,那你的注意力就会变成产品(If you’re not paying for it, you might be the product)。”

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18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》中,预测知识付费的规模将从2017年的49.1亿增长到235.1亿,知乎、得到、千聊、喜马拉雅等头部产品的市场规模日渐扩大,更细分的中腰部产品也在抢占着市场份额。但与此同时,极光大数据发布的《2017知识付费类App研究报告》也显示,知识付费的消费主力更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,总体收入水平差异直接体现在对优质信息的购买力上。

数字时代新阶级:平等的互联网让世界更不平等了吗?

在《经济学人》的采访中,Tim Wu还提到,质量过硬的产品只会因消费者的支付行为而存在,因为编辑的目的在于获得用户认可,而不是注意力。

那么,不愿意付费或无能力付费的用户,只能拱手交出自己的注意力。不论是Facebook、谷歌,还是趣头条和今日头条,它们始终攥着“时间不值钱”的用户的注意力,用海量水平参差的信息轰炸出新的数字阶级。

当然,也有人正在主动固化数字阶级

(编辑:泉州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